TW-SNY20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 


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在职业院校中的创新应用</h2>

作为一名从事新能源专业教学十余年的职校教师,我深切体会到实践教学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款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正是我们教研团队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后引进的"教学利器"。它不仅完美对接《可再生能源技术》课程标准,更将行业前沿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训项目,下面我就从教学应用角度为大家详细解读。

<h3>一、平台构成与教学适配性分析</h3> 这套由集热系统、储热装置、控制系统等模块组成的实验平台(参考SHFDTW-CSP1000型),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其中真空管式与平板式两种集热器的对比实验模块,能直观展示不同集热器在0-100℃温区的热效率差异。我们特别在《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课程中设置了分组对照实验:一组学生操作真空管集热系统,另一组使用平板式装置,最后通过数据采集系统比对两种技术的优劣。这种"做中学"的方式,使抽象的热传导公式变得触手可及。

储热单元的相变材料(PCM)储能实验装置是教学亮点。通过配套的触摸屏监控系统,学生可以实时观测到储能介质在固-液相变过程中温度曲线的特殊变化。去年省级技能大赛中,我们的学生正是基于这个模块开发的"智能温控相变储能系统"获得了创新设计一等奖。

<h3>二、模块化设计带来的教学革新</h3> 平台采用的积木式结构为教学实施带来极大便利。在《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课程中,我们按照"基础认知→系统集成→创新应用"的三阶培养路径:第一学期进行单个模块的功能验证,第二学期开展系统联调实训,第三学期则结合智能控制技术进行创新改造。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呈现阶梯式提升。

特别要提到的是辅助电加热系统的教学价值。通过设置不同辐照度条件下的加热补偿实验,学生能深刻理解光热系统动态平衡原理。去年冬季连续阴雨天气时,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该模块开展应急供暖方案设计,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工程思维。

<h3>三、虚实结合的特色实训项目</h3> 平台配套的3D仿真系统极大拓展了教学时空。在开展实体实验前,我们要求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系统搭建、参数调试等预训练。这种"先虚后实"的教学模式,使实验准备时间缩短40%,设备损耗率下降60%。今年新开发的AR故障诊断模块更是将典型故障处理时长从90分钟压缩到30分钟以内。

在实训项目开发方面,我们结合平台功能设计了六大教学情境:

  1. 集热器性能对比实验(验证型)

  2. 储热系统优化设计(设计型)

  3. 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创新型)

  4. 光热系统能效评估(分析型)

  5. 典型故障诊断排除(维修型)

  6. 工程方案虚拟验证(综合型)

其中第3项智能控制项目已孵化出3项学生专利,部分成果被本地企业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工程改造。

<h3>四、产教融合的实践价值</h3> 该平台最大的教学优势在于其真实工程场景的还原度。通过配置标准的工业级PLC控制器和SCADA监控系统,学生接触到的是与企业完全一致的技术标准。去年与XX新能源公司合作的"学徒制"项目中,企业工程师直接利用该平台进行岗前培训,学生结业后即可上岗操作大型光热电站的DCS系统。

从教学效果来看,使用该平台后,学生在《太阳能光热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中的项目完成度从68%提升至92%,系统调试一次成功率提高45%。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平台搭载的能源管理教学模块,学生开发的"校园热水系统节能方案"为学校年节约能耗费用12万元。

<h2>结语</h2> 经过三年教学实践验证,这款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已成为新能源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装备。它不仅解决了传统实训设备"看不见、调不动、难创新"的痛点,更重要的是构建了"技术认知-技能训练-创新实践"的完整培养链条。对于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而言,这类紧贴产业发展的教学装备,正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期待更多院校能借助此类平台,为新能源行业输送更多"上手快、后劲足"的复合型人才。

您只要致电:021-55884001(袁经理)

我们可以解答 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 的相关疑问!

我们可以帮您推荐符合您要求的 太阳能光热教学实验平台,光能教学设备 相关产品!

找不到所需产品?请点击 产品导航页

当前产品页面地址:http://www.shfdtw.com/productshow-65-2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