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技工院校制冷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近二十年的家电维修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制冷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性的探索,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装备设计开发

所属分类:成功案例

本文标签:技工院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本文地址:http://www.shfdtw.com/caseshow-8-1071-1.html




一、技校制冷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制冷设备原理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技工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包含电工基础、电子电路、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焊工工艺等相关知识内容,属于综合一体化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程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理论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操作技能的掌控要求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授课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教材层面上:技校制冷课程虽然教材压缩、精编并强调实践性,但实践教学偏重于对单项技能的训练和经验知识的验证,学生得到的技能大多是片面和孤立的,很难适应实际项目工作的需要,教材略显呆板且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2、在教学安排上:实践课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交叉安排,相对独立而不能很好地融合。

   3、在教学装备上:制冷课程实训、实习教学设备简陋,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通常采用设备元件讲解和简单的模拟设备演示教学的方法,学生很难遇到真正的设备故障,故障的检修实训项目较少。

   4、在学生素质特点上: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参差不齐、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混日子”现象比较严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改变技工院校教学现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形成是通过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是通过大量规范、严格的实践摸索与锻炼才能形成的,即技术与技能只有通过大量的动手“做”才能形成。传统的技工教育分配到实践教学上的课时相对较少,使学生动手“做”的时间就更少,技术与技能的掌握也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实际生产用工单位的技术要求差距较大。因此,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做、学、教”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其教学理念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既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把“做、学、教”看成是一件事情,是三者有机的结合体,即:“边做边教、边做边学”。经教学实践过程证明,此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制冷专业的课程特点和技校学生的素质特点。其一:“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内容全面、联系紧密、形式生动多样的实习、实训课题,改变了教材呆板老化的现象;其二:它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两者能够很好地相互交叉渗透,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其三:与该教学模式配套的教育装备的投入,可以改变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脱节的现象,可大大增加学生接触设备故障的范围,学生动手检修及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得到充分的保证;其四:在该教学模式下,每个学生都必须通过亲手“做”才能完成任务,不做是没有办法“蒙混过关”的,因此也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做作业”的“混日子”等问题。

   技工院校教学非常适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但要真正实现应用,还需要对实训装备、课程教材、实训基地环境、校企合作等多个相互独立的主体提出相应的一体化要求,还需要根据各自院校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逐步推行和完善。



三、改造一体化教学装备,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我们技师学院为了创建国家示范校,院领导号召动员全体教职工快乐建示范,幸福建示范,因此本人觉得:一定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这就要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注重一体化教学装备的改造更新。为了实现学院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目标,为了配合我们技师学院二期工程的顺利进行完工,本人于今年初,自主设计、开发了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及配套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起一体化教学体系,利用本学期担任两个电气自动化班的制冷专业课的教学,完善这些工程项目。

1、设计思路: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采用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体化教学装备,除了要具备传统专业知识的教学功能外,还要具备真实的生产实习功能。其教学装备要“能做”、“能学”、“能教”,要具备由浅到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的实训功能。要能方便实现课程的模块化,方便“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在具备真实设备运行功能的同时,还要整合其学习性功能,扩展其外延功能。学习评价、考核功能要具有“源于职场而高于职场,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的特点,评价过程要能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自由设置相应的评价和考核难度。

环境布局设计:

   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如图1所示)分“理论、实训教学区”和“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两大区域。理论、实训教学区域保留传统的黑板,增设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实训操作台分三组纵向排列,组成24个实训教学的操作工位;职场环境实习教学区域设置电冰箱、空调维修操作地台,地台上设置有360°旋转维修转盘,转盘上放置实体电冰箱和空调等制冷设备,方便学生实习操作。在环境的分布格局上分区实现“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职场环境实习教学”的教学功能,构建理论、实训、实习一体化教学的硬件基础。





环境布局图


3、制冷教学装备设计:


   制冷设备实训、考核操作台(如图2所示),可完成电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的实训教学。实训操作平台中部设置有仪器、仪表、电源插座及控制装置,顶部设置有功能课题挂箱架,对不同的实训课题可更换不同的实训挂箱。实训挂箱采用目前流行的免接线插接形式,内部安装有真实的设备元件,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控制状态。课题挂箱还配有控制参数设置箱和故障模拟设置箱,供实训评价、考核使用。根据课程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具体达标要求,故障模拟设置箱可自由设置不同难度的故障现象,提供给学生进行设备故障维修实训。

(1)实训课题挂箱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设计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挂箱。挂箱内安装真实设备元件,可由外部插接线路组合完成双门直冷式电冰箱、双门间冷式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通过参数设置箱进行相关参数的设置,通过故障设置箱完成常见电气故障的设置。可外接制冷压缩机进行带负载运行,可外接制冷实习用电冰箱裸机形成完整的电冰箱实习、实训教学系统。具备电冰箱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功能。

(2)实习教学教仪设计。配合制冷课程教材中电冰箱制冷系统的实习教学要求,设计有电冰箱制冷系统实习裸机,在电冰箱裸机的制冷管路上安装有压力表、温度计、液视镜、工艺维修表阀等关键仪器设备。可提供学生进行制冷剂的加注实习操作,可提供制冷系统漏、堵等常见故障的检修实习教学。

(3)案例明细分解示意图:




   本装置是根据制冷类行业中空调与冰箱维修技术的特点,针对空调和冰箱的电气控制以及制冷系统的安装与维修进行设计,强化了学生对空调冰箱系统管路的安装、电气接线、工况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装置融合了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电气控制等技术,适合制冷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也适合制冷类专业技能竞赛.

本装置的特色

A、装置能够全面展现制冷系统结构及制冷系统维修的全部过程,满足实训教学、实际工程训练及职业技能竞赛的需要;

B、装置以项目教学和任务引领作为实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兴趣;

C、综合性强,可组成多种制冷系统,具有多种控制方式,有较强实用性、通用性、经济型;

D、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电气控制与制冷系统独立分开,可以对相应的特征点进行测量,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又保证了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



4、“做、学、教”一体化的设计开发心得

   学校制冷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室的建造和配套教学装备的设计、制作均由教师带领基础较好的学生共同完成,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充分的体现了“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优越性,教学装备虽然总体制作相对复杂,但拆分成单元板块后就相对简单了,学生在电路板元件的安装、焊接、调试过程中学到了平时学不到的知识,在钻孔、铆接、锉修、焊接的过程中锻炼了机、电、钳、焊等学科的基本技能,取得一举多得的功效,学生就业后也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必须能够针对教学任务的特点编写相应的一体化教材,把理论、实践课程充分的融合而又不失其侧重点,不拘泥、不墨守成规而灵活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快速进行正确的响应,采取正确的解决办法。

在日常教学中,“做、学、教”一体化教学理念的要点之一是教师要有爱心,要关爱学生,要与学生处于等同的高度而不是居高视下、盛气凌人。教师面对增加的工作强度,要有恒心、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还要有耐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安排比较简单的课题任务,防止任务偏难而无法实现,造成负面影响;还要有适当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研究探讨,鼓励成绩好的学生担当“学生教师”角色,尽快营造出“传、帮、带”的学习环境,虽然最终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参差不齐,但总体知识技能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素质的学生都能获得知识技能较大的提高,学生自我满意度就会提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场的教学资源,采用黑板、多媒体投影视频观摩、优秀学生现场操作等不拘一格的方法。当任务比较简单时,教师与学生在不同的工位上同时开始工作,完成后让学生对比并评价结果;当任务为中等难度时,教师先做并进行讲解,让学生观摩、讨论形成文稿,然后进行模仿性的操作,教师则及时进行过程指导,最后评价结果;当任务较难时,教师与学生一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务。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再总结性讲解。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实现过程化,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于教师既定的方法来完成工作任务,允许学生犯错而不影响最后的评价结果,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笔者发现,融洽的教学环境一旦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良好的互相帮教现象,一种“师傅带徒弟”的氛围便油然而生。这种独特的现象也是“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教学氛围既和谐融洽、学生又喜闻乐见。



四、结语.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要培养技术工人中的博土生,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归结到底是技工院校的教育模式的竞争,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学校,其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装备的创新必须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如何增强市场竞争力,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关系到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命题,是创建国家示范校的重要举措。


   “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是解决技工院校制冷课程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真正实现“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某些情况下学院要象企业、教学环境要象职场、教师要象师傅,教师要能放得下粉笔、拿得起工具,放得下架子、穿得上工作衣,要能放下轻车熟路的课本、编写不断变化的一体化教材,带领学生一起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去。